育人为本,笃行致远: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的人文教育与实践创新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浏览次数:54
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,世纪大学始终以 “人文关怀为底色,实践创新为引擎”,自 1977 年建校以来,从最初的商业培训中心逐步发展为覆盖多学科、辐射全球学子的综合性高校。不同于传统高校聚焦学术排名的单一路径,世纪大学以独特的人文培育体系、个性化成长支持与社区联动实践,构建起 “教书” 与 “育人” 并重的教育生态,为东南亚高等教育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。
人文培育体系是世纪大学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鲜明特色。学校摒弃 “唯分数论” 的教育导向,将人文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全流程。在课程设置上,除专业课程外,“人文经典研读”“社会公益实践”“伦理与价值判断” 等课程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内容 —— 学生既可以在《论语》《马来古典文学》等经典著作中汲取跨文化智慧,也能通过撰写 “人生规划报告” 梳理成长目标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,学校定期举办 “人文大讲堂”,邀请马来文化学者、国际公益人士分享见解;开设 “心灵成长工作坊”,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导学生应对学业压力、人际交往困惑,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,实现心智的成熟与人格的完善。这种 “知识 + 素养” 的双重培育,让学生不仅成为 “专业人才”,更成长为 “完整的人”。
个性化成长支持体系,为不同背景的学子点亮成长之路。世纪大学深知每个学生的需求与潜力各不相同,为此打造了 “一生一策” 的帮扶机制。针对学术基础薄弱的学生,学校开设 “学业辅导中心”,由优秀学长与专业教师提供一对一补习,帮助其跟上课程进度;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,设立 “特长发展基金”—— 艺术生可申请资金举办个人作品展,体育生能获得专业教练指导参与赛事,2023 年该校学子凭借该基金支持,在马来西亚全国大学生绘画大赛、羽毛球锦标赛中均斩获佳绩。此外,学校还为国际学生配备 “文化导师”,由本土教师或高年级国际学生担任,协助解决签证办理、语言适应、生活融入等问题,让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学子都能感受到 “家的温暖”。
深度社区联动实践,让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。世纪大学主动将校园资源与社区发展需求对接,构建 “校地共生” 的发展模式。在教育帮扶领域,学校组织师范生定期前往吉隆坡周边的乡村小学开展 “课后辅导计划”,为贫困家庭孩子补习功课、开设兴趣课程;在文化传承领域,联合社区举办 “马来传统工艺课堂”,由艺术专业师生带领居民学习蜡染、银器制作,既保护了非遗文化,也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;在应急服务领域,医疗健康学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建立 “应急响应小队”,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急救培训、疫情防控志愿服务,2024 年该小队累计服务社区居民超 5000 人次,成为社区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从人文素养的深度培育,到个性化的成长帮扶,再到与社区共生的实践探索,世纪大学以 “温暖而坚定” 的教育理念,打破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壁垒。它不仅为学子提供了知识学习的平台,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,成为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中兼具人文温度与社会价值的典范,持续为东南亚乃至全球输送有知识、有素养、有担当的优秀人才。

